取棉签、捅喉咙、拧试管……30秒左右即可完成一次核酸采样,只不过,采样员不是“大白”,而是机器人。
近日,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奇瑞控股集团、节卡机器人研发了新一代智能移动核酸采样车,车身搭载的核酸采样机器人可利用“视觉+力控”感知技术实现无人核酸采样。不仅如此,该产品还能实时抓取分析数据,用科技力量助力构建15分钟核酸“采样圈”。
据“上观新闻”报道,被采样者先通过智能核酸采样车的一个窗口完成扫码,再另一个窗口根据语音提示,脱下口罩、张开嘴巴,机器人的右臂电爪抓起一根棉签,慢慢地伸向喉咙。触碰到咽后壁后,机械臂就开始左三圈、右三圈地采集分泌物,旋转动作很规范,没有带来不适感。
采样完成后,机器人还会自动进行装样,封管等流程,同时会进行喷淋式消毒。车内还装有紫外线灯管,用于杀灭可能存在的病毒。
不仅在上海,在国家有关大城市构建15分钟核酸“采样圈”的号召下,多省市正加快15分钟核酸“采样圈”布局。不少上市公司积极响应,助力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机器人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与人工采样相比,核酸机器人采样具备几点优势,不知疲倦、动作规范、减少人工操作失误带来的不适感。并且如果采样车内只有驾驶员一人,采样工作完全交给机器人,仅需30秒左右即可完成一次无人核酸采样,可以说核酸机器人相对于人工采样来说还是具备相当的优势的。机器人集现代制造技术、新型材料技术和信息控制技术为一体,是智能制造的代表性产品,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智能社会中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
随着《“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的提出,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到2025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及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成3-5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规划》明确上述具体目标,并提出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
“十四五”期间,将面向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需求,大力开展“机器人+”应用行动,重点从以下三方面发力。一是深耕行业应用。在已形成较大规模应用的领域,比如汽车、电子、机械、仓储物流、智能家居等,着力开发和推广机器人新产品,开拓高端应用市场,深入推进智能制造、智慧生活。二是拓展新兴应用。在初步应用和潜在需求比较旺盛的领域,比如矿山、农业、电力、应急救援、医疗康复等,结合具体场景,开发机器人产品和解决方案,开展试点示范,拓展应用空间。三是做强特色应用。在特定细分场景、环节及领域,比如卫浴、陶瓷、五金、家具等细分领域,喷釉、抛光、打磨、码垛等关键环节,形成专业化、定制化解决方案并复制推广,打造特色服务品牌,形成竞争新优势。
电线电缆是机器人至关重要的组合
电线和电缆是机器人的生命线,它们对于机器人的电源、信号和数据传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线电缆作为机器人的重要零部件,市场需求量也将随着机器人市场的增长而增长,作为传递动力和控制能力的载体和重要部件,机器人线缆对于机器人而言尤为重要。
机器人线缆类似人的中枢系统,任何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系统就无法正常运作。由于使用环境通常较为苛刻,机器人线缆必须具备独特的结构和性能。由于机器人的特殊使用特性,要求其配套的电缆产品具有高强度、高柔性、耐扭转性能好、安全性高等特性。随着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增长,所接触的使用环境越来越苛刻,对机器人线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柔性、耐扭转是当前机器人线缆使用最为关注的方面。
未来的市场需求中,机器人线缆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工业4.0带动下,工业机器人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高级灵活的全自动化生产要求机器人完全集成到生产流程中。此外,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提高,目前企业竞相在压低生产成本以便取得竞争中的价格优势。不少企业在开发一条新路就是用机器人代替人来节约生产成本,发展势头很大,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所以机器人的使用所带来的对于机器人线缆的市场需求在未来只会越来越大。
来源:上海证券报、上观新闻、工信微报等
关注官微 及时了解展会动态
Copyright © 2019-2021 Shanghai Electric Cab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05040613号-7